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
通讯员 魏哲
(资料图)
近年来,国家一直提倡的内地棉花生产恢复举措,正在产生积极效应。4月27日,长江棉花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产业形势分析会在武汉举行。极目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,过去一年里,湖北棉产量位居全国第四,今年将在2022年试点大田机采以后,将全部机采棉总面积由400亩扩大到2000亩以上。
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具有反弹动力
论坛上,来自全国棉花行业的多位专家就“探寻新格局下长江流域棉花产业发展的新路径”等主题展开讨论,并对湖北棉花发展的新机遇建言献策。
专家介绍,我国棉花种植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、黄河两大流域以及新疆产区。前几年,在政策引导下,中国棉花主产区从长江流域、黄河流域、新疆“三足鼎立”演变为新疆“一家独大”。由此,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适度恢复内地棉花生产,改善棉花向新疆过度集中的局面。
数据显示,2022年,新疆棉花产量为539.1万吨,排名全国第一,而且占到了全国棉花产量的90%;其次是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、河北,产量分别为14.5万吨、13.9万吨,各占全国的比重为2%左右。
作为长江流域棉花主产区,湖北省的棉花总产量为10.3万吨,居全国第四。
会上,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别墅认为,湖北棉花种植发展主要受到三大因素制约:棉价波动大,棉农收益不稳;种植规模小,采棉人工多;以及对机械采摘的信心不足。
此外,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爽则表示,补贴政策配套不健全也是制约湖北棉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:“2014年起国家对棉花取消临时收储政策,改为对新疆直补,对湖北棉区影响较大。”
不过,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郑州办事处主任赵金山认为,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内地棉花种植,逐步出台新政策,如果补贴到位,种植面积将有望回升。
“大棉商”将获得更强技术支撑
湖北棉花产业正在迎难而上,以机采棉为代表的各项现代技术也在提供重要支撑。
别墅介绍,植棉在所有大田作物里的技术含量最高,采棉机械也是农机里结构最复杂的。2022年,湖北省在2022年试点了400亩机采棉。这也是湖北省历史上第一次对几百亩大田全部实现机采。
对于这样的试点尝试,刘爽告诉记者,2023年的机采棉面积要扩大到2000亩以上,重点实验提高亩产量,争取达到每亩机采300公斤。按照计划,如果200亩机采棉的技术可行,2000亩的经济可行,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行2万亩乃至更大面积的棉花机采,实现更可观的盈利,并且一直坚持下去。
据了解,湖北省去年专门发文支持银丰建设“大棉商”。为此,科研院所将对企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
与会专家表示,在长江流域实施机采棉是全新的方式,需要各方密切配合,企业有新需求时,会立刻组织专家研究技术攻关。
据了解,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棉花团队历时十多年科研,已研发出“长江流域机采棉规范化栽培技术”,成功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棉花生产主推技术模式。
(来源:极目新闻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3 非洲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