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“世界肝炎日”,预防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国家实施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。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以母婴传播为主,感染乙肝病毒的儿童容易在低龄时期患上肝硬化、肝功能衰竭、肝癌。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婴幼儿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,经正规治疗及免疫预防后,发生乙肝母婴传播的概率<1%。
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应从孕前、孕期和产后三个阶段着手。
1、孕前
慢性乙肝感染的妇女,计划怀孕前需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和肝功能检测,来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的状态,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,肝功能正常和乙肝病毒DNA降低时是最佳的怀孕时机。
2、孕期
慢性乙肝感染的妇女怀孕后,应于孕12周前尽早检测乙肝两对半、乙肝病毒载量等项目,乙肝母婴传播与孕妇高病毒含量密切相关,如果病毒水平非常高,遵医嘱可在24周(HBV DNA≥2×109IU/ml)或28周(HBV DNA≥2×105IU/ml或HBeAg阳性)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,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。
3、产后
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,是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最有效的措施。所有乙肝妈妈所生的宝宝,均应于12小时内尽早注射100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,同时接种首剂乙肝疫苗,并于宝宝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1针乙肝疫苗。完成第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1-2月,应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(乙肝五项)检测,明确母婴阻断效果。如果确诊胎传乙肝应尽早接受诊疗;如未产生抗体则需要启动新一轮乙肝疫苗接种程序。妇幼健康科普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3 非洲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